白酒业两极分化加剧:大酒企逐鹿高端 小酒企渐
随着中秋佳节的脚步渐近,白酒市场迎来了销售旺季的热闹氛围。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的多家商超,发现酒架上的景象颇为引人入胜。各类品牌的白酒琳琅满目,精美的礼品包装更是令人眼前一亮。无论是汾酒、牛栏山还是二锅头,每一品牌都在竞相展现自身的魅力。满减优惠活动更是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满500元立减100元”的促销力度使得白酒销售区热闹非凡。
在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数据显示,A股中的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7家实现了营业总收入的正增长。而在净利润方面,也有14家表现优秀,展现了整个白酒行业的繁荣景象。
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两极分化的现象。正如四川凤求凰有限公司董事肖竹青所言:“整个白酒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一线品牌的格局已经稳固,如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强大的社交属性和广泛的消费群体。而一些中小酒企,尤其是区域性酒企,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陷入了价格战的内卷困境。
记者进一步走访了物美、家乐福等商超,发现一些热门品牌的白酒供不应求,甚至只能通过预约抢购的方式获取,但依然一瓶难求。在白酒销售专区,100元至500元价格区间的产品占据了显眼的位置。而在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角落,则摆放着10元以下以及10元至50元价位的产品。
近年来,中国白酒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愈发显著。一线名酒的品牌溢价力日益增强,产品毛利率持续走高,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而中小酒企则面临着毛利率降低、竞争环境恶化的困境。
数据统计显示,上半年酒鬼酒、某知名酒企、水井坊三家酒企的营收增速均超过100%,其中酒鬼酒的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惊人的数字。在梳理白酒上市公司半年报时,记者发现高端产品的销量趋势向好,产品渗透力提升,成为酒企业绩的主要推动力。
德邦证券的研报预测,在居民收入提升和供需平衡的双重驱动下,到2025年,我国高端白酒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数千亿元以上,并仍有巨大的扩容空间。在这一背景下,低端白酒市场的小酒企的日子愈发艰难。它们面临着营收和净利润下滑的困境,甚至有些企业的净利润下滑幅度高达惊人的数字。
中小酒企的产品结构以中低端为主,本身盈利能力偏弱,品牌力也缺乏。在当前渠道萎缩和一线名酒品牌渠道下沉的多重压力下,小酒企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窄。正如行业专家蔡学飞所言:“小酒企需要寻求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品牌建设,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