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存货减值(上市公司存货多说明什么)
资产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影响深远且复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会增加资产减值损失,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总额,最终对净利润产生影响。会计准则对此有明确规定,一旦资产减值计提,不得转回,这为企业在某些情况下利用会计估计调节利润留下了空间。例如,在利润较多的时候,企业可能会计提大量的减值准备,然后在利润可能出现不足时转回,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想要了解上市公司详细的资产减值情况,包括存货跌价准备数值,最好的途径是查阅上市公司的年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是获取这些信息的优质来源。
我国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企业普遍存在的资产高估现象。通过确认资产减值,企业可以消化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提高资产质量,真实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不仅是为了增加企业积累和抵御风险能力,更是为了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对于资产减值的确认,包括判断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和估计可收回金额两个步骤。企业在财务会计年度的任何时段都可能进行减值测试。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财务会计年度都会有减值准备。如果不存在任何减值迹象,则无需进行减值测试。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进行减值测试。
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以提高资产质量,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有信心的保证。资产减值会计不仅是资产定义的要求,也是现实的要求和会计目标的体现。它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为决策者提供客观信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规范。
关于获取上市公司库存数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除了上述的年报途径外,还可以关注相关行业的分析报告、市场研究报告等,这些报告通常会包含上市公司的库存数据。至于存货构成明细,可能需要直接联系相关上市公司获取。对于在产品的存货数据,一些专业的行业咨询机构或第三方数据库可能会提供相关的数据服务。但具体获取途径还需根据行业和具体需求来确定。
资产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深远,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也应密切关注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情况,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观察:现状、挑战与建议
资产减值政策旨在为企业提供更稳健的财务确认机制,以更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政策却面临诸多挑战。
引入资产组概念后面临的难题。资产组作为一个全新概念,在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下,其实施面临重重困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式灵活多变,特点各不相同,导致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难以确定。而且,我国中小企业居多,它们在辨认资产组时面临诸多实际困难。资产组的划分标准和确认方式也容易导致盈余管理,增加会计人员的负担。
资产减值的确认基础困难且确认方式多样。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基础包括单项计提和资产组计提两种。但从实际管理水平看,对资产组的规定要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实施有较大难度。确认方式的多样性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企业管理当局可能通过机会主义的会计政策选择来误导信息使用者。
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的复杂性也是一大挑战。这些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资产减值的核心问题是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而公允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计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
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也不明确。企业总市值小于净资产账面价值时,减值迹象归属不明确。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也可能存在减值迹象,但可能被忽略。对于可归属到个别资产的迹象,并不表示该个别资产必须计提减值。这些都增加了资产减值操作的复杂性。
商誉减值测试尤为困难。与其他资产相比,商誉的减值测试包含大量操作性问题,如资产组的所属认定、分配的过小和过大都将直接影响商誉的减值测试结果。这里包含了太多的主观判断因素,为利润操控提供了空间。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1. 完善资本市场和会计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计规定,提高规定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
2. 加强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更详细地披露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计提比例、计提依据和计提方法,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和电算化水平。
4. 强化外部监管:证监会、审计机关等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确认的资产减值准备的再确认和监督,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5. 引导企业稳健经营:鼓励企业稳健经营,避免过度包装和盈余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我国现行资产减值准备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针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专家提出了以下解决办法。
一、考虑重要性原则在评估减值时的应用
财务会计信息受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共同制约。在进行资产减值测试时,必须充分考虑重要性原则。对于影响重大,影响使用者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应按规定方法和程序处理;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处理时应确保不误导使用者。
二、统一计量标准,减少主观判断
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以及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备,赋予企业过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可能带来问题。应详细规定资产减值的适用范围,缩小人为估计和判断的范围,避免企业执行会计政策的主观随意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应统一和规范。
三、体现资产价值在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中
虽然资产减值转回的政策在我国被滥用,但作为修正政策,它的存在对于提升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是有价值的。关键是要制定制度和法规来规范资产减值转回的使用,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不能合理解释的减值准备的转回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调整。
四、加强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披露
现行法规要求上市公司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说明,但并未细化到何种变更。大部分上市公司对大额计提或转回、不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没有详细披露。为改善这一现象,应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考核。
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
国际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规定更具操作性和全面性。我们应借鉴其有关内容,完善资产减值会计。但应注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吸收和转换。
关于某些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来调节利润的问题,这些公司调整的是“资产减值损失”。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损失”包括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的减值。关于如何获取上市公司库存数据,可以去证券网和上市公司官网查看公告,也可以阅读上市公司的年报和季报。想要了解上市公司的存货构成明细,可以查阅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项目注释。而获得一家上市公司的在产品存货的数据,可能需要实地调研。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健全、完善、优良的市场环境。 (财务顾问网)
货币基金
- 上市公司存货减值(上市公司存货多说明什么)
- 宝盈转型动力混合(14种理财方式)
- 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怎么样(信达澳银新能
- 国药控股星鲨制药怎么样(国药控股是国企吗)
- 华兰生物股票研究报告(股票研究报告下载)
- 通达信维赛特(新浪通达信)
- 民生基金001220(民生加银策略精选混合基金)
- 垃圾降解股票(垃圾股有哪些股票)
- 000999怎么样(000999华润三九股吧)
- 基金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基金托管人
- 银华中小盘混合分红(基金180031何时分红)
- 天普股份目标价位(宁海天普尤建义简介)
- 管理团队持股比例(多层持股怎样计算持股比例
- 场内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
- 有色蓝筹股有哪些股票(a股蓝筹股有哪些股)
- 激光传感器概念股(国内唯一的高端传感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