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为什么要在2013年从香港退市?

股票分析 2025-05-01 05:53www.16816898.cn股票分析报告

探究阿里巴巴退市的深层逻辑

我们对淘宝耳熟能详,但对阿里巴巴的复杂股权结构和退市决策可能并不十分了解。这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深入探讨一番。

回溯至2013年,国务院总理在中南海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称赞马云引领了消费时代。彼时,阿里巴巴的香港上市计划已引起全球瞩目。其背后的股权结构却十分独特。软银的孙正义持有36%的股权,雅虎持有24%,而马云及其团队仅持有24%。在这样的股权分布下,马云虽为创始人,但在决策权上却面临挑战。

面对这样的股权结构,马云选择了在香港上市。但阿里巴巴的股权架构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控制整个集团的公司位于全球避税中心的开曼群岛。而马云的股权只占7%,这意味着他对公司的控制力相对较弱。

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夺回战略决策权,从外国机构手中获取更大的话语权,成为阿里巴巴此次IPO的重要议题。一向以创新著称的马云,决定改变这场资本博弈的规则。他提出了合伙人制度和双股权结构,以争取更多的控制权。

合伙人制度中,阿里巴巴的核心团队——28名合伙人拥有特殊地位。上市后,他们有权提名半数以上的董事参加股东大会。尽管表决权仍由股东会决定,但股东会只能否决合伙人的提名。如果股东会坚持不同意,马云有权再次甚至多次提名,直到获得批准。

双重股权结构则实现了同股不同权。尽管原始股东的购买价格相同,但他们的投票权却大相径庭。马云的团队一股可抵十股,这意味着即使他的团队只持股24%,在投票权上却能占据绝对优势。

尽管双股权结构在美国市场较为普遍,但在香港资本市场却是前所未有的。只要香港联交所接受马云的合伙人制和双股权制,阿里巴巴即可马上提交上市材料。了解香港联交所的运作机制我们知道,其大部分董事由相关机构任命,因此它必须谨慎评估阿里巴巴这一优质企业的上市申请。合伙制度在法律上属于无限连带责任,在结构上很难成为公司,这使得上市变得困难。即使在美国,也没有合伙制度上市的先例。

阿里巴巴的退市决策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股权结构、法律障碍和资本博弈等多重因素。为了深入了解这一决策背后的故事,我们需持续关注相关事件的发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