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三板的摘牌潮
【明眼看市】透视新三板现状
随着市场的成熟与多元,我们如何衡量一个市场的健康与活力?答案或许隐藏在挂牌公司的质量及其市场表现中。融资、流通、定价,这些功能是否完善,是检验市场是否成熟、有效的黄金标准。
近年来,新三板市场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曾经热情高涨的挂牌公司,如今却纷纷选择主动摘牌,数量日益增加,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摘牌潮”。与此新挂牌公司的数量却在逐渐减少,市场的繁荣景象似乎已不复存在。
回顾前几年,新三板的挂牌公司数量突破万家,创下了证券市场的纪录。随之而来的却是摘牌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尽管新挂牌的公司数量依然有限,但市场的变化已经十分明显。有人预测,新三板市场的挂牌公司数量可能很快跌破万家,未来更是可能减少至8000家以下。
那么,挂牌公司数量的增减,真的是衡量证券市场成熟与否的唯一标准吗?并非如此。真正衡量一个市场是否成熟有效,关键在于市场能否为挂牌公司提供高质量的融资、流通和定价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三板市场的挂牌公司数量是否达到万家,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深入为何曾经争相登陆新三板的中小企业如今纷纷选择主动摘牌,这其中究竟隐藏了哪些问题?
企业选择在新三板挂牌,无非是为了实现股权的合理定价,获得创业投资者的退出渠道,实现公司资产的增值和提升融资能力。一段时间以来,新三板虽然在这几方面为挂牌公司提供了一定的服务,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导致定价功能弱化,融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这直接影响了挂牌公司和投资者的满意度。尤其是今年新三板进行的三项改革并未明显改善流动性问题,反而使得一些公司对新三板失去信心,最终选择了主动摘牌。
在新三板中,摘牌的公司主要分为几类。有的因为在新三板得不到政策红利而选择转向主板;有的因为无法实现融资和获得流动性而选择摘牌;还有的因为无法按时披露信息或不再符合制度规定而被强制摘牌。其中,那些有发展潜力却选择主动摘牌的公司尤其让人惋惜,这也让我们不禁思考,新三板为何不能满足这些公司对资本市场的基本需求呢?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新三板肩负着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摘牌潮的出现表明新三板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是,现在新三板所具有的作为证券交易场所的基本功能是否完善?如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新三板的存在价值将面临挑战。
作为资深分析师的桂浩明先生对此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提醒我们,需要从更深的层次去审视新三板的现状和未来,思考如何完善其作为证券交易场所的基本功能,以满足更多挂牌公司的需求。只有这样,新三板才能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股票基础知识
- 如何看待新三板的摘牌潮
- 近20家涉锂公司中报业绩喜人 业内预计锂价仍维
- 秦港股份股价多少钱(御银股份股价多少钱)
- 葛洲坝物业怎么样中国排名(中国铁建)
- A股迎来双节后首日交易的开门红 食品饮料板块也
- 东方财富最有效指标(rsi指标)
- 新兴际华集团股票代码(新兴际华集团股票6017
- 横盘期间出现倒锤子(低位缩量横盘)
- 东方国信集团(国信控股)
- 资产支持债券(资产证券化白话解释)
- 睿能科技解禁(睿能科技半导体)
- 东方人工智能主题混合基金怎么样(万家人工智
- 配股在系统中怎么买(股票配股不买可以吗)
- 沪深跌幅榜代码(沪深300指数2019涨幅)
- 中科盛创最新消息(退市猴王最新消息)
- 白银挂单交易详解(纸白银委托价格怎么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