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珍:茅台“非常态”增长势必要改变
茅台业绩:增长背后的深层逻辑与未来展望
近日,某公司发布的2017年年报预告引发了广泛关注。数据显示,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58%,达到惊人的264亿元,每股收益更是接近20元。这一业绩表现令人瞩目,但背后的故事却值得我们深入。
在我看来,这份年报所展现的高增长并非常态,而是白酒产业复苏进程中的阶段性现象。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回顾一下茅台酒的渠道经历。从2012年末的白酒产业调整开始,茅台酒的价格在2016年下半年出现了猛烈上涨。这种上涨,无论是在力度、形式还是本质原因上,都与2012年白酒泡沫破裂前的情形如出一辙。
渠道的长期低利润率,促使他们主动寻求对过去几年亏损和薄利的补偿。在经历了四五年的悲观情绪后,茅台酒的市场情绪突然在某种综合因素的触发下迅速转化为乐观,这直接导致了酒价的持续上涨。为了抑制这种不正常的价格上涨,茅台采取了超额投放的策略。
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带来了显著的业绩高增长,但背后的成因并不简单。过度的投放是基于对产能的过度使用和库存的过度消耗,这意味着2017年的高增长并不完全源于客观的供需关系,尽管供需关系的回升也是事实。
渠道情绪的剧烈波动、酒价的飙升以及超额投放的策略,这些因素的交织使得茅台2017年的业绩高增长成为一种特殊现象。而这种透支未来增长的方式,意味着2018年乃至更长时间内,茅台酒需要回归稳定。
事实上,产业规律的客观要求以及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都在引导市场回归常态。茅台在2018年设定的低增长目标,正是这一战略调整的体现。为什么给出一个低增长预期?因为公司需要努力抑制各方面的潜在过热,回归常态。
矛盾的是,茅台的渠道和资本市场仍然处于亢奋状态,希望能够快速地推高茅台酒价和股价,获得短期利益。这种愿望与企业回归稳定、回归常态的战略形成矛盾,成为2018年茅台酒经营中的主要矛盾。
这一矛盾并非新鲜事,而是2017年矛盾的延续。在2018年,茅台将面对产业规律和企业战略要求与渠道和资本市场狂热的冲突。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因为抑制酒价的过程是曲折的。
茅台的高增长背后有着复杂的产业和企业逻辑。未来,茅台需要平衡各种矛盾,实现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我们期待这一过程能够平稳进行,同时也意识到其中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最终的结果将在产业规律、企业战略、渠道和资本市场的交互斗争中逐步显现。
股票基础知识
- 董宝珍:茅台“非常态”增长势必要改变
- recourse的概念是什么?recourse有哪些分类?
-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怎么看是否盈利(如何看懂
- 基金公司非货月均20强榜单出炉
- 配股10配3除权(10股配股3股)
- 地下管网概念今天上涨0.08% 主力资金净流入-5.6
- 如何得到股票派息(股票分红对股民有用吗)
- a股大盘今日走势图
- 中粮地产拟147亿收购大悦城 将实现千亿跨越
- 中国唯一没有外资的啤酒品牌
- 舟山新区概念本日上涨0.25% 主力资金净流入-1.4
- 通达信连板天数分时图显示(通达信macd设置天数
- 北辰实业是国企吗
- 怎样看机构和游资的买入卖出(怎么看机构票和
- 股票预测算法可靠吗(股票高点低点预测公式)
- 519171基金今日净值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