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网下询价及申购是什么意思(顶格申购什么意

股票知识 2025-04-25 05:52www.16816898.cn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一、关于发行新股的询价

发行新股的询价是新股发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申购新股的过程中,询价主要是确定新股的发行价格。这一过程涉及上市公司与潜在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和协商,旨在确保新股的定价能够合理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询价过程中,投资者根据自己对公司的研究和对市场状况的判断,为新股提供一个预期的价格。这一过程有助于上市公司了解其股票在市场上的接受程度,并据此确定最终的发行价格。

二、新股网上申购和网下申购的不同

新股申购主要有两种形式:网上申购和网下申购。网上申购是指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所的网上交易系统来进行新股申购。这一过程相对简单,投资者只需在指定时间内通过其证券账户进行申购操作即可。而网下申购则是指投资者通过银行、券商等特定渠道进行新股申购,这一过程通常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投资经验和资格,例如需要完成网下投资者备案,且其账户中的非限售股票的流通市值要达到一定标准。网下申购的流程相对复杂,包括备案、申请密钥、参与初步询价等多个环节。

三、关于上市公司近三年内造假的案例及分析

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因造假行为而受到严厉处罚。例如,某些公司通过虚构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来美化财务报表。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对于这些造假行为,监管部门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包括罚款、退市等。但仍有部分公司存在侥幸心理,试图通过造假来误导投资者。这提醒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要加强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防范投资风险。

四、关于顶格申购

顶格申购是指投资者在新股申购时,按照其账户的最大允许申购额度进行申购。由于新股中签率通常较低,因此顶格申购可以提高投资者中签的机会。顶格申购意味着投资者对该新股有着极高的兴趣和信心,并希望通过申购获得该新股的份额。顶格申购必中则是指投资者按照最大允许额度进行申购后成功中签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该新股受到市场热烈追捧时。

新股申购之旅:中签查询与配售流程详解

新股申购之旅总是让人充满期待与激动。对于投资者而言,中签查询和配售流程无疑是关键的一环。让我们来详细解读这一过程。

在T+4日,客户可以通过电话委托或自助委托查询“证券余额”。如果显示有此次申购段标的余额,那么恭喜您,中签了!除此之外,客户还可以选择打印交割单来确认是否中签。中签的客户在T+4日打印的交割单上,除了卖单,还会有一张买单。这张买单上的“成交数量”即为中签数量。

说到配售新股流程,首先要了解市值的计算方式。这是按照“招股说明书概要”刊登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来计算上市流通A股、证券投资基金和可转换债券市值的总和。上海和深圳的市值是分别计算的。投资者每持有一定规模的上市流通市值,即可申购相应数量的新股。这个数量应该是1000股的整数倍。每一个股票账户的最高申购量是有上限的,不得超过发行公司公开发行总量的1‰。

在T日(通常是星期六),投资者需要办理入配售代码、配售价格和配售数量。到了T+1日,公布配号,交割单上会显示所得配号的首号。而到了T+2日,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公布中签结果。中签的投资者可以打印出标有“配售中签”字样的交割单。

关于新股申购,网上申购和网下申购是两种常见的方式。网下申购并不是真正的在网上进行,而是在新股上市前对机构进行询价后,确定一个价格来发行上市。个人投资者则可以通过证券营业部填单申购、电话委托或网上交易等方式进行新股申购。

再来说说询价与申购的问题。《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中明确,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需要通过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区间,再通过累计投标询价确定最终发行价格。而关于上市公司近三年内造假的案例,其中一个典型的手段就是通过非经常损益操纵利润。比如青海明胶公司,通过变卖子公司股权等方式,短期内调整账面利润,避免业绩变脸或满足再融资、保壳等目的。

新股申购的流程虽然复杂,但只要我们了解规则,按照规定步骤操作,就能顺利参与这一过程,并有可能中签自己心仪的新股。我们也要提高警惕,识别出一些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造假行为,保护自己的投资安全。一位行业研究员在近日向记者透露,该公司一季度已经亏损超过600万元。若半年报的业绩继续呈现亏损状态,公司正在筹划的再融资方案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5月23日,随着中报业绩的公布,青海明胶的股价本应因业绩爆发而持续上涨,然而却突然停盘。在随后的5月31日,公司公布了一项价值4亿元的定向增发方案,计划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发行6000万股。这些资金将被用于收购和增资宏升肠衣,并建设一条年产4亿米的胶原蛋白肠衣生产线。公司的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并未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

在方案推出的当天,青海明胶的股价便遭遇重创,开盘即被大量卖单封住跌停。接下来的交易日中,公司股价多次跌破增发价8.84元。对此,上述分析师指出,尽管公司试图通过收购宏升肠衣来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和利润增长点,但在短期内,这一举动对业绩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

经过记者的深入调查,发现公司此次卖子铺路再融资的背后可能存在一些争议。其中,对宏升肠衣的收购价格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资料显示,宏升肠衣是一家由多家公司和自然人共同持股的企业,其中青海明胶持有宏升肠衣关联公司的股权。青海明胶计划以预估值18620万元收购宏升肠衣98%的股权,并在完成后对其进行增资。这一预估值相较于宏升肠衣的净资产溢价高达340%。对于如此高的溢价,青海明胶并未给出合理的解释。

除了通过收购来实现业绩调整外,还有许多公司通过其他手段来调节利润。例如,白酒行业中的企业就经常利用预收账款来进行盈余管理。在市场需求旺盛时,公司通过收紧预收账款来延迟业绩释放,从而在需要时释放以调整业绩。相反,当市场需求不足时,则会充分释放预收账款以提振业绩。

除了上述较为公开的手段外,还有一些更为隐秘的手段因涉及法律层面而不能公开讨论。例如,绿大地在上市前就曾通过虚增收入、粉饰报表的方式来提高业绩。这些手段虽然能够短期内提升业绩,但长期来看却可能对公司的健康发展造成损害。

公司在追求业绩增长的应该注重诚实守信、合规经营的原则。通过正当手段提升业绩不仅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也能够赢得市场的信任和尊重。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也应该关注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合规问题等方面的信息。绿大地及其大客户群的风云变幻

在公司的成长历程中,一批重要的销售客户成为了绿大地的坚实后盾。从昆明鑫景园艺工程有限公司等园艺企业到成都和北京的企业,他们的巨额采购对绿大地的业绩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上市前后,这些客户的销售额占据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比例。绿大地上市后不久,这些大客户相继出现了销售退回的举动,引发了市场对其交易真实性的质疑。

事实上,这些采购大户之间似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鑫景园艺作为绿大地的重要合作伙伴,其持股股东与另一园艺公司的关联迹象引人关注。两家来自成都的苗木采购大户也在同一时间成立,且注册资本和经营业务范围相似。这种种迹象不禁让人产生更多的疑问。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的细节逐渐浮出水面。一些曾经的采购大户在绿大地上市后纷纷注销了工商执照或吊销营业执照,甚至有的因未按规定参加年检而被吊销执照。与此绿大地的董事长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入狱,公司也因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调查。这一切都引发了市场对绿大地交易真实性和IPO过程的疑虑。

专家表示,“虚增收入的手法最常通过关联交易来完成。”像绿大地一样,一些公司通过会计手段人为调节利润,以做出业绩高成长的假象满足发审委要求。目前发审委对拟上市企业的独立性和财务会计问题尤为看重。而在近期未通过审核的创业板公司中,部分公司因会计核算不规范和会计处理不合理而被拒绝上市。与此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之路也是曲折波折不断。两者都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规避债务或增加利润以获取上市机会。但是公司头顶上依然存在悬而未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巨额侵权索赔的问题依然威胁着其上市之路的稳定推进。而此前的专利侵权事件也使得洛阳北玻面临重大的法律风险和市场信任危机挑战。这些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挑战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也愈发复杂和严峻起来。绿大地与洛阳北玻的案例提醒我们市场诚信的重要性以及监管部门对于财务透明度的严格要求不容忽视只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地经营企业才能赢得市场的信任和长远的成功发展之路。在2006年,英国高等法院对一起专利侵权案件做出了判决,要求原告在收到二被告提供的声明后,必须在损失预计赔偿与利润计算赔偿中做出选择。原告因此被要求支付25万英镑的诉讼费用。这件事凸显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严肃性和必要性。

到了2011年,洛阳北玻子公司上海北玻在加拿大遭遇专利侵权纠纷。Tamglass公司起诉上海北玻侵犯其在加拿大的两项专利权。法院最终认定上海北玻侵权事实成立,并发出禁止令,禁止其向加拿大出售侵权设备。这对洛阳北玻的上市计划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洛阳北玻在处理这次侵权事件时,展现了其谨慎的态度。公司在申报稿中表示,这两起专利案对公司最大的影响是,在相关专利有效期内,无法向英国和加拿大销售所谓的侵权设备。虽然这会对公司的业务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公司在报告期内向这两个国家销售的设备数量有限,因此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冲击。

在处理可能的负债方面,公司对两起专利案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了谨慎的预计,计提了800万元的预计负债。这一数额与Tamglass公司此前的索赔金额存在巨大差异。Tamglass公司曾要求洛阳北玻支付高达1.04亿元的赔偿金额,这一数额是公司预计负债的许多倍。这种差异使得洛阳北玻在过会时面临一定的风险,监管层需要判断侵权官司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程度。

与此ST秦岭也在通过调节资产减值的方式来维护其业绩。近日,该公司因在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方面存在问题而收到监管部门的责令改正措施决定。存在的问题包括折旧计提方法不当、固定资产入账时间不准确等,这些问题导致公司固定资产折旧的错误计算,从而影响了公司的利润。实际上,早在2010年,该公司就开始通过减少计提资产减值的方式来冲高当期利润,显示出其避免退市的决心。

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利润调节是这两起案例的核心问题。企业在面对知识产权纠纷时,需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在利润调节方面也需要遵守相关法规,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洛阳北玻和ST秦岭的案例提醒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自2010年下半年起,冀东水泥着手对ST秦岭进行重大的资产重组,意图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将陕西省的水泥资产注入秦岭水泥。承诺的资产在2010年的净利润不低于2亿元,然而由于条件尚未成熟,该方案暂时中止。保护壳资源避免退市成为ST秦岭的首要任务。

为了扭亏业绩,公司采取了减少资产减值计提的策略,以冲高业绩。这一手法并未逃过监管机构的法眼。陕西监管局已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将公司的财务调节手段公之于众。当真相大白后,公司的摘帽去星之旅可能遭遇阻碍。

今年3月22日,ST秦岭向交易所提交申请,寻求撤销股票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特别处理。然而四个月过去,这一事件仍无实质性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公司2010年的净利润中存在部分非经常性损益,但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仍达到1300多万元,符合去星摘帽的条件。即使将多计的401万元当期利润冲回,公司在2010年的净利润依然为正数。

除了ST秦岭,攀钢钒钛也为了规避退市风险而施展财务调控之术。在钢铁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攀钢钒钛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其报表中却存在诸多令人费解的财务现象。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管理费用的大幅下降以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大幅下降。这些看似不合逻辑的现象引起了陈欣的怀疑。他认为,攀钢钒钛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具体来说,公司可能通过跨年度利润转移和其他盈余管理手段来实现财务报表的大翻身。其中,“管理费用”和“资产减值准备”是两大疑点。陈欣指出,这些财务现象背后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如果公司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那么这些行为可能会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这两家公司都在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来避免退市风险。这些手段是否合规、是否合理却是一个值得深入的问题。作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来说,需要保持警惕并密切关注这些公司的财务状况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陈欣对攀钢钒钛的财务操作表达了关切。他发现该公司在2010年的资产减值计提上做了大幅度降低,这一变化似乎更像是利用财务手段来调节利润,而非真实反映资产状况。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方式。

攀钢钒钛在2010年的存货跌价计提仅达到0.60亿元,相对于其当年存货的账面余额95.50亿元,这一比例仅为0.62%,相较于前一年的2.03%有大幅度下滑。与此同行业其他公司如鞍钢股份、重庆钢铁和行业龙头宝钢股份,其存货跌价准备的比例要远高于攀钢钒钛。更令人瞩目的是,攀钢钒钛还对2009年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了转回操作,这一行为进一步引发了外界对其盈余管理的质疑。

如果我们假设攀钢钒钛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应与同行业其他公司如鞍钢股份、重庆钢铁和宝钢股份的平均值6.35%保持一致,那么其存货跌价计提费用将增加5.47亿元。即便按照更保守的估计,即其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达到公司2009年的水平或宝钢股份2010年的水平,也应在2%左右,这将导致存货跌价计提费用增加至少1.3亿元。陈欣对此表示担忧,认为攀钢钒钛的这些操作可能是为了粉饰年报,以逃避投资者的严格审查。

在重大资产置换之后,攀钢钒钛成功摘星脱帽,股价不断攀升,摆脱了被投资者大幅行权的危机。这一系列财务操作无疑为其上演了一出巧妙绝伦的金蝉脱壳大戏。

而在股市中,“顶格申购”是一个专业术语。它指的是,在申购新股时,投资者根据自己的市值来确定可以申购的最大额度。例如,如果你有市值10万元的股票,那么你可以申购某新股票的最大额度为1万元(假设该新股票的价格为每股十元)。顶格申购意味着投资者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值来申购新股的最大额度。在此过程中,“顶格申购必中”意味着投资者已经达到了新股申购的上限,成功申购到了最大份额的新股。例如,如果一支新股的每个账户申购上限是3万股,那么投资者如果能成功申购到上限的份额就可以被称为顶格申购必中。这种情况通常被视为投资者对新股充满信心的一种表现。

攀钢钒钛的财务操作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而顶格申购则是股市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着投资者对新股的积极态度和对市场的信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