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或进一步升值 关注顺周期
人民币短期快速升值背后的三大驱动力深度解析
在经济和政策预期的舞台上,中美两国呈现出迥异的态势。中国经济前景犹如旭日,而美国经济则展现出日薄西山的景象。随着中国经济在地产政策催化与疫情政策调整下展现出更广阔的空间,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因服务业冲击而迅速显现。政策层面,中国放缓紧缩步伐的美元指数的回落也为人民币汇率的被动升值提供了动力。
第二个驱动力源自中美债利率的差异。中债利率在复苏预期的鼓舞下逐渐走高,而美债利率则因衰退预期而节节败退。随着中美利差倒挂自去年11月以来的整体收窄,资本流出减缓,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春节前“结汇潮”的季节性现象更是加剧了人民币短期升值的压力。这一特殊的时期,往往伴随着企业和个人的结汇需求激增,为人民币汇率带来了额外的上升动力。
短期看,人民币似乎正站在升值的快车道上,但旅程并非无限延伸。强预期与弱现实的分化存在收敛的可能,改变现实并非一蹴而就。在欧元区步入衰退轨道的背景下,美元指数下行速度减缓,为人民币的升值之路带来了新的挑战。“结汇潮”随着春节的钟声渐行渐远,对人民币升值的助推作用也将逐渐减弱。预计后续,人民币将在6.6至6.7的区间内得到短期支撑。
至于未来人民币的走势,压力与挑战仍然存在。特别是警惕春节后,“结汇潮”消退可能引发的出口下行导致的贬值压力释放。全年来看,虽然升值依然是人民币的大趋势,但旅程中难免波折。预计2023年二季度后,中美基本面的反转将开启人民币的趋势性升值。但在一季度中后期,人民币汇率可能面临短期贬值压力,波动范围可能扩大。
回顾历史,人民币升值周期中股票市场的普涨行情屡见不鲜。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共经历了多轮升值周期,绝大多数行业在升值周期中均表现出上涨态势。经济修复初期的顺周期板块表现尤为亮眼。
投资之路从非坦途。投资者需警惕中国经济基本面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这可能使2023全年汇率升值幅度降低。出口的超预期下行也可能加大春节后的贬值压力。只有保持警惕,理性投资,才能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