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私募数量增至33家 8成管理规模不足5亿元
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环境的优化,私募基金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证券类私募方面,管理规模和管理人数量均取得了显著突破。在这一背景下,外资私募也开始积极“跑马圈地”。
据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统计,目前登记备案的外资私募管理人数量已增至33家,共计管理140只产品。尽管整体数量有所增长,但这些外资私募的发展却呈现出明显的“二八分化”现象。除元胜投资管理规模在50亿元至100亿元区间内,其他八成外资私募的管理规模竟然不足5亿元。
今年全市场证券类私募备案产品总数达到了2.66万只。其中,1月至5月,月均备案数量稳定在2000只左右;6月至9月,月均备案数量则升至3000只左右。10月至11月,月均备案数量创下了年内新低。值得注意的是,量化私募的备案情况尤为突出。年内,有26家百亿元级量化私募合计备案私募基金3441只,其中三季度为备案高峰。
胡泊基金经理表示,近期私募备案产品数量的下降与市场结构性分化行情有关,导致基金赚钱效应不如去年。受年末特殊时间节点影响,部分私募的备案动力也有所减弱。
在外资私募领域,尽管数量有所增长,但大部分外资私募的管理规模仍然较小。根据最新数据,高达25家外资私募的管理规模不足5亿元,占比达75.76%。从投资策略来看,股票多头是主要的投资策略之一。
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表现引人注目。其旗下相关基金的表现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外资私募产品的净值尚未披露,已公布净值的管理人表现也平平。这引发了关于外资私募是否“水土不服”的疑问。
有私募人士指出,外资私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存在瓶颈。他们需要了解中国市场的投研人员和机制特点,不能简单照搬其在境外的投资模式和经验。他们需要结合中国投资人的需求来设计产品。销售渠道建设也需要结合中国市场特点,直销和代销等渠道应做好结合。玄甲金融CEO林佳义表示,外资私募制度体系基本成熟,但在中国市场仍然发展受阻,其瓶颈可能在于销售渠道维护和策略本土化适应及规模容量上。随着国内储蓄搬家以及资金流向替代产品的需求增加,外资私募需要适应中国市场特点,实现本土化策略并扩大规模容量以适应市场需求。
总体来看,外资私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仍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他们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市场特点、适应市场需求并扩大规模容量以实现持续发展。同时随着投资者对多元化投资产品的需求增加外资私募有望在中国市场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财经资讯
- 外资私募数量增至33家 8成管理规模不足5亿元
- 朋友让我用借呗帮她借钱(别人借钱让我用花呗
- 什么是热门板块,热门板块的特征
- 远期合约的空头价值怎么算(远期合约平仓)
- 港股通交易规则有哪些,港股通交易系统是怎样
- 可变性净值的公式(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减值了
- 同花顺选股公式选不全(同花顺条件选股教程)
- 005524基金发行时间(刘格菘新发基金)
- 沪深300etf和沪深300指数(沪深300指数基金哪个好
- 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吗?可再生能源概念股有哪
- 7家公司重要股东开启增持模式 累计增持1.77亿元
- 金沃股份主营业务
- 比亚迪同花顺牛叉(东风汽车股票牛叉诊股)
- 推出创业板注册制的意义(创业板特点)
- 为什么有人提前知道股票会涨(发生战争哪些股
- 通达信怎么把板块放一起(同花顺概念板块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