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家族72“房客”谋重生 私募大佬不想再博垃圾股

股票配资 2025-04-22 01:59www.16816898.cn股票配资平台

ST公司三季度业绩报告观察:扭转亏损与花式保壳战

随着9月25日两市发布的数据,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该日,已有72家ST公司中的24家公布了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在这其中,以ST准油为代表的9家公司宣告预计扭亏为盈的喜讯。与此也有15家公司的业绩持续亏损,这使得接下来的第四季度成为这些企业“保壳”的关键。

近日,一位私募大佬王斌正为他的濒临退市企业的股票退出问题而烦恼。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原以为“摘星脱帽”后企业会有所好转,但现实却每况愈下。这背后揭示了ST公司保壳的尴尬现状。

以ST墨龙为例,该公司因虚增三季报利润被证监会处罚,再次暴露出“保壳”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当前,两市仍有众多公司面临扭亏的考验,它们能否成功“保壳”,悬念重重。这些公司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三个月的努力。

由于部分公司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严重不良,部分企业对成功自救的信心不足。即便成功“保壳”,仍有公司因主业难以盈利而业绩“变脸”。提振公司主业成为当务之急。机构投资的新逻辑也在倒逼企业增强内生增长实力。

目前,ST公司的经营水平确实出现了自救困难的局面,部分公司陷入越卖越亏的困境。在此背景下,ST大军的“保壳”前景越发不明朗。企业的扭亏信心出现分歧,有的企业面临现金流短缺、高管离职等困境,业务合同落实难度加大;而有的企业则基于硬件生产的主业,对年底实现扭亏仍充满信心。

在努力“保壳”的过程中,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有的通过变卖家产、债务重组等方式筹集资金,有的则争取各种补贴以缓解压力。例如,ST三泰通过出售子公司股权的方式剥离亏损业务,以减轻资金压力;而ST沈机则通过债务重组来化解资金流动性风险。这些企业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应对困境。

ST公司在面临退市风险时,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它们仍在努力寻找扭转亏损的方法,积极寻求自救。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和炒壳套利空间的缩小,这些企业需寻找新的出路来应对挑战。扶持下的公司“保壳”之路:以德力股份为例

在企业界,为了生存而断臂求存、债务重组的戏码屡见不鲜。也有一些公司巧妙地借助的“输血”来维持生存。以德力股份(股票代码:002571.SZ)为例,该公司的证券事务代表在9月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由于在上半年补贴了6177.97万元,企业的盈利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数据来自Choice的统计显示,自2015年中报以来连续亏损的德力股份,在2017年中报时实现了扭亏为盈,预计三季度盈利在1万元至2100万元之间。这只是短暂的“保壳”成功,未来的路还很长。

尽管上市公司保壳的意愿强烈,但摘帽后的ST股并非都能彻底走出业绩的泥潭。有些企业频繁上演“保壳复保壳”,业绩始终在退市边缘徘徊。武汉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市场普遍看好ST股的重组预期,但由于这类公司的重组成本压力较大,资产条件和财务状况普遍不佳,因此成功率值得怀疑。保壳之后的业绩并不一定能乐观。”

据Choice统计,今年以来共有48家ST板块的公司摘帽。其中不少公司再度出现业绩“变脸”。据统计,有16家公司今年中报的归属净利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占比约为33.33%。在这之中,有5家公司的亏损在千万元以下。

董登新强调,如果摘帽公司在主业经营方面没有根本性突破,仅仅依靠变卖资产等手段只能缓解燃眉之急,无法确保长期生存。他建议这些公司需要回归主营业务的提振。

9月27日,一位深圳的私募基金经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ST公司为了“摘帽”甚至不惜信息造假。他提醒投资者,对于这类公司的炒作需要格外谨慎。例如,最近的ST墨龙虚增三季报收入的事件就是一个警示。

尽管ST家族中有72家公司在寻求重生,但投资者和市场观察者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真正的投资价值并非只在于短暂的“保壳”成功,而在于公司长期的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这一点,投资者需格外留意。

上一篇:两市停牌个股(股票为何停牌)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