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私募投资经理争相自立门户 开放心态看待“

股票分析 2025-05-07 15:55www.16816898.cn股票分析报告

标题:百亿私募投资经理自立门户,行业开放心态看待“私奔私”现象

近期,一系列知名私募基金经理选择自立门户,创办新公司,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一趋势反映了私募行业的开放心态和人员流动的常态。

基金业协会官网的信息显示,今年有多位百亿私募的基金经理备案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这些基金经理们选择离开原有的公司,或许是因为对投资策略的完全发挥、公司运营思路、激励制度等方面存在分歧,也或许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自主性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深圳聚沣资本的创始人余爱斌表示,自建私募是为了投资更自由,按照自己的思路不断完善投资体系。他从业以来一直对行业抱有憧憬,经过十年的磨练,感觉时机成熟,于是创立了聚沣资本。他也坦言,自立门户意味着面临公司治理、客户、投研等各方面的压力,以及投资之外的公司发展和经营等多重问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知名私募成员自立门户是业内惯例。市场表现出色时,这种人才流动会更为频繁。投研团队可能需要更高的股权比例或绩效分配比例,若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投研团队的稳定性就会出现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格雷资产的董事长张可兴表示,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即使投研人士自建私募变成同行,也不一定是敌人,可以适当地交流和沟通。一些私募人士甚至表示,看着自己培养的人出去创业干得好,也是一种欣慰。

自立门户并非易事。余爱斌坦言,这个过程会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客户渠道的开拓、投研体系建设等。创业初期的客户主要来自于身边的朋友,但随着公司的发展,需要不断积累机构资源,并和更多的优秀同行交流学习。

在投研体系建设方面,余爱斌表示更愿意从一开始培养符合公司投研体系的人才。除了基本的薪酬激励,也会给予他们充足的成长空间和良好的公司氛围,让他们因自己的付出而获得成就感。

一位私募投资总监也分享了他们的计划,他们打算做一家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特色化投资。在初期只有一位投资经理和一两名研究员,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进。他们也意识到私募行业的竞争和挑战,表示会保证业绩和收益率,根据情况慢慢拓展业务。

私募行业的人才流动是常态,“私奔私”现象的出现,反映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业内人士表示,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祝愿他们创业成功的也期待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