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生鲜到家 流量、数据、供应链之争
生鲜行业:空间大,线上增长迅猛,产业链整合提速
随着线上消费趋势的持续增长,生鲜电商行业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增长空间。据数据显示,2018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了惊人的2045亿元,同比增长56.3%,并且在过去的五年中,复合增长率高达74.4%。这一数据足以证明生鲜行业的线上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传统的生鲜产业链存在着许多痛点,如上游分散、中间环节众多、高损耗和高加价率等问题。随着产业链变革的推进,上游的专业化和集约化在逐步提升。中游企业正致力于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损耗,提高效率。终端连锁超市和新零售业态的快速扩张,不仅提升了市场份额,更优化了用户体验。
在生鲜到家的多重因素催化下,各种模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前置仓模式虽然轻资产、高坪效、低损耗率、高毛利,但面临着营销投入高、人工成本高以及供应链与规模效应的平衡难题。门店到家社区模式和超市+餐饮到家模式则依赖于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规模效应。而平台到家模式的技术输出优势明显,但受限于平台入驻商家质量的参差不齐。
在竞争要素方面,流量、数据和供应链是生鲜电商企业的三大核心竞争力。流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收入的源泉。数据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则通过赋能前后端全链条,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降低运营成本。而供应链的优势需要长期积淀,深度依赖于经验和规模,是制约企业跨区域发展的关键。
展望未来,生鲜行业将呈现出短期拓边界,长期模式综合体为王的趋势。短期内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上消费需求激增,线上渗透进程加速。长期来看,生鲜消费具有体验与便利双重属性,不同的消费人群偏好不同的消费模式和场景。最终,行业整合者将是全渠道、多业态发力,覆盖不同消费客群和消费场景的模式综合体企业。
对于投资者来说,生鲜电商行业的前景诱人。我国生鲜线上渗透率仍较低,短期线上到家业务仍是行业入局者共享市场的阶段。以美团点评和阿里巴巴为例,它们分别在流量、数据和供应链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值得投资者关注。
投资总伴随着风险。疫情之下,到家短期需求旺盛可能引发无序竞争加剧,二三线城市的展店培育时间也可能超预期。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因素。生鲜电商行业的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需要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